雨后的清晨,浦北縣九梅麓村的青石板路上還帶著濕潤的露珠,68歲的陳伯蹲在新修的竹籬笆旁,指尖輕撫過攀爬其上的三角梅?!耙郧耙幌掠?,村里的路能陷進半只鞋,孩子們上學得背著走?!彼虿贿h處云霧繚繞的五皇山,那里曾是村民眼中“守著綠水青山餓肚子”的窮山坳,如今卻成了遠近聞名的石祖禪茶園核心景區。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潺潺溪流上橫臥著石拱橋,游客舉著相機在茶園步道上駐足——這場由“金融活水”澆灌出的鄉村蝶變,讓三個昔日的“空心村”蛻變為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的網紅打卡地。
金融“及時雨”喚醒沉睡山村
“當時項目要墊資,農民工工資、原材料采購都等著用錢。”回憶起2020年啟動風貌改造時的困境,廣西富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龐開釗至今感慨。關鍵時刻,桂林銀行帶著2000萬元信貸支持上門,兩周完成授信審批。這筆“帶著溫度的貸款”,不僅讓那新村、坪田村、九梅麓村的破舊牛欄變身為茶禪主題民宿,讓泥濘土路升級為青石板景觀道,更將三個村寨與石祖禪茶園串聯成線,構建起“茶園觀光+森林度假+農事體驗”的鄉村旅游閉環。
石祖禪茶園無邊泳池一隅
如今,走進改造后的石祖古村落,四合院古茶坊飄出陣陣茶香,無邊際泳池倒映著藍天白云,游客在百畝花果山采摘生態水果,在云海餐廳品嘗“山養山食”的農家菜。那新村村民張姐正細心擦拭著景區導覽牌,談起如今的生活滿臉笑意:“以前在廣東電子廠打工,現在家門口就業,每月3800元工資還能照顧老人,日子踏實多了?!彼墓适率瞧直笨h350個直接就業崗位的縮影——景區七成員工是“返鄉上班族”,從茶園管護員到民宿管家,崗位覆蓋旅游全鏈條。“從前種地忙碌一月,收入未必能到300元,全靠國家救濟;如今家門口掃地就能月入三千,生活挺幸福的!”在景區負責保潔工作的五保戶符阿姨喜笑顏開。古村落的蝶變,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不僅帶來了山水顏值的提升,更讓村民的生活品質實現了質的飛躍。
農戶采茶歸來登記結賬現場
普惠金融點亮“幸福密碼”
“以前取錢要跑好幾公里到鎮上,現在村口就能辦業務?!痹诰琶仿创宓墓鹆帚y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村民張嬸用“鄉村振興儲蓄卡”在助農終端機上查詢余額。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服務點”,既能辦理取款、轉賬、便民繳費等20余項業務,又能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每年服務村民超萬人次。
九梅麓村服務點站長為村民辦理業務現場
這只是桂林銀行深耕鄉村的一個縮影。該行在浦北縣創新推出“陳皮倉儲貸”“林權抵押貸”等特色產品,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超數十億元;針對石祖禪茶園這樣的龍頭企業,設計“項目貸+供應鏈貸+個人貸”組合產品,形成“支持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環。2025年初,該行再次向廣西富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及關聯公司授信6800余萬元,其中支持其關聯公司浦北五皇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石祖有機茶園、升級茶葉加工生產線1300萬元。
桂林銀行工作人員調研石祖有機茶園現場
雙向奔赴繪就振興畫卷
夕陽西下,石祖禪茶園的觀景臺上,一塊“服務鄉村振興示范點牌”格外醒目,上面記錄著桂林銀行與企業的合作故事:從首批2000萬元風貌改造貸款,到設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再到聯合村黨支部開展“金融知識進鄉村”活動......“這不僅是宣傳窗口,更是服務平臺?!辈鑸@負責人葉忠勝說,通過銀企共建示范點,已有數百戶農戶獲得授信支持,走上“種茶+旅游”的致富路。
桂林銀行與石祖禪茶園的合作立牌之一
遠處的村莊亮起燈火,農家樂飄出飯菜香,孩子們在新建的文化廣場上嬉戲。無邊際泳池倒映著晚霞,游客在茶亭里品嘗新茶,茶農們正將當天采摘的鮮葉送往加工車間——這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畫卷,正是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政企農攜手共進的生動寫照。正如五皇山的云海翻涌不息,石祖山下的振興故事,仍在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