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救回“身首離斷”患者的醫療團隊
【事件】患者不幸被機械臂砸中后頸部,出現大跨度頸椎離斷式脫位,堪比“身首離斷”。面對舉世罕見的病例,上海長征醫院組建骨科核心團隊,聯合急診、重癥醫學科及麻醉科組成多學科專家組為患者進行手術,并創新應用“衛星鋼板”固定技術,實現頸椎結構精準復位。術后患者生命體征逐漸平穩,這次高難度救治得到廣泛贊譽。
【點評】
“我們將繼續向頸椎外科的‘無人區’進發,不斷挑戰技術極限,為更多患者點燃希望之光。”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救回來后,上海長征醫院頸椎外科病區主任陳華江教授說。
挑戰極限的勇氣,源自精益求精的職業追求。術前,多學科會診、評估風險、制定手術路線圖等環節有條不紊;術中,專家們膽大心細地在狹小空間開展復位操作;術后,ICU團隊精心照護……這臺超高難度的手術,讓幾乎被宣判“死刑”的患者重獲新生,背后是醫療團隊高超的專業素養和完善的醫護流程在保駕護航。
驚心動魄處,信念的力量熠熠生輝。這次手術,諸多難題無先例可循,每個潛在風險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如何抉擇?醫療團隊成員攜手并肩,與死神賽跑,在“不可能”里搶出一線生機。精湛的醫療技術,加上敬畏生命、護佑健康的堅強意志,驅使他們迎難而上。
醫德與醫技齊頭共進,仁心仁術綻放璀璨之花。放眼神州,眾多醫生用行動詮釋著何為“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他們中,有扎根黃土高原50多年、將當地新生兒死亡率從60‰降至0.6‰的路生梅;有被稱為“60分貝暖醫”、把生命定格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江學慶;有專攻極重度脊柱矯形、為貧困患者募集手術費的梁益建……一個個以生命赴使命的身影、一次次行醫不輟護蒼生的堅守,贏得了社會肯定和贊譽。
近年來,尊醫重衛的共識愈發深入人心,但暴力傷醫和醫德醫風不正問題仍時有發生。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并深入思考:如何營造更和諧健康的醫患關系?怎樣滿足人們對醫務工作者更高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的期待?
有醫生說:“手術刀是冰冷的,但握刀的手要有溫度。”醫學的出現與發展,并不只是由于疾病的存在,更關乎信任與愛。守護好這份信任與愛,需要醫務工作者與公眾的雙向奔赴。
不久前,新版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公布,包括愛崗敬業鉆研、共建和諧關系等10條要求。在執業過程中,醫生只有既看見病、更看見人,才能真正把人文關懷傳遞到患者心上。同時,社會公眾也應理解醫學有其局限性,對醫生多一些包容、多一分尊重。如此,醫生才能更好地同疾病作斗爭,護佑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
歸根結底,醫學是關于人的科學。健康是共同的追求,疾病面前沒有局外人。當醫生的拳拳愛心、患者的充分信任、大眾的包容關愛同向而行,攜手共筑抵抗疾病的屏障,突破“不可能”的醫學和生命奇跡一定會越來越多,每一個人的健康也將越來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