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2年前
一封美國母親寄往中國的家書
收件人是她的兒子——“失蹤”的飛虎隊員霍華德
這位母親在絕望中寫下這封信
祈禱奇跡發生——
或許兒子還在戰火中存活著,能讀到這封信
收信人能夠找到嗎?
這封信最終去了哪里?
這封家書背后
延續了一段因戰火而結下的中美情誼
從1941年到1945年,美軍航空兵先后以志愿航空隊、駐華航空特遣隊、第14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等形式參加了中國抗日戰爭。這些不同階段的美軍航空兵組織被統稱為飛虎隊。
霍華德隸屬于陳納德指揮下的第14航空隊第23戰斗機大隊第76中隊。1943年7月,第76中隊進駐廣西柳州。一個多月后,霍華德在對日作戰中不幸犧牲,墜機地點成了模糊坐標,也成了其親人們最大的牽掛……
后來,霍華德的侄女杰妮找到中國記者,托付尋找她伯父的墜機地點,由此開始了一場跨國尋蹤,見證了一段綿延至今的中美情誼。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讓我們走進這段中國記者記錄了23年、催人淚下的故事。
PART.01
隕落·長空未歸
1942年,太平洋戰云密布
22歲的美國青年小霍華德·林肯·克里普納來到中國
參加援華抗日戰爭
通過探訪了解到
1943年8月27日
霍華德駕駛P-40戰機對日作戰中
落入日軍精心布置的火力網
不幸被擊中墜落山間
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湖南臨湘的青山之間
由于戰事緊急
霍華德墜機地點一直無法確認
這也成為克里普納一家三代人揮之不去的牽掛
PART.02
尋蹤·山川作證
2003年
來自太平洋彼岸的
霍華德侄女杰妮寄來了一份請求
杰妮將她伯父霍華德的失蹤報告、飛行記錄
和戰友寫給霍華德父母的信件
都交給了中國記者
希望能夠幫助她找到
伯父霍華德的墜機地點
當時記者尋訪了幾天都累了
有點要放棄的想法
最終決定還是繼續尋找
再往南邊走九公里
看是不是有墜毀飛機的消息
后來在路邊偶遇一個老人家
他指著一座山說
就是在那個方向
村民趙香林曾在飛機墜落的地方
撿到一把起子(螺絲刀)
珍藏了整整60年
2005年
杰妮來到中國
當地群眾為霍華德上尉舉辦了葬禮和追思活動
PART.03
延續·情誼云天
霍華德的故事并未結束
它開啟了一扇更廣闊的記憶之門
20多年來
我們的主創團隊一直接力尋找
四次赴美,足跡遍布23個州
尋訪了200多位援華抗戰老兵及家屬
在廣西、湖南、貴州、云南、江西的崇山峻嶺間
采訪了近100名親歷者、見證者
奮力搶救那段不應被遺忘的歷史
今天
我們通過翻譯大量塵封的家書
感受到那烽火歲月的溫度
透過泛黃的紙頁
再次灼熱地傳遞過來
很多故事、很多真摯的情感和友誼
不能讓他們被遺忘
找到地點,還原歷史
是活著的人的責任
也是對犧牲者的告慰
隨著資料的豐富
在柳州,已知的飛虎隊墜機地點
已從5處增加到12處
今天,當我們仰望和平的藍天
這一份份“被記得”的溫暖
穿越80年的漫長時光
請記住千千萬萬為正義與和平獻出生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