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skgke"></fieldset>
  • <ul id="skgke"></ul>
  • <ul id="skgke"></ul>
  • 加入收藏夾 設置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文旅
    跨越80年的中美情誼,山記得,我們記得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2025-09-07 21:52:56
    評論

    80年風云流轉,硝煙散盡,美國飛虎隊與八桂大地的烽火情緣,卻在時光里愈發醇厚。

    今天,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重返貓兒山二戰時期美軍援華B-24轟炸機殘骸發現地,走訪當年親歷者;翻開泛黃的新聞報道,重訪當年記錄歷史的記者前輩,為大家呈現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暖:一句無需翻譯的問候,一次跨越國籍的握手,一份穿越時空的緬懷。

    從筆端的紀實到腳下的重訪,講述者換了一代又一代,而這份深植八桂沃土的跨國情誼,始終在傳承中滾燙如初。


    站在貓兒山腳下,58歲的蔣軍指著遠方一座山坳,眼中仍透著1996年那個秋日發現飛機殘骸時的震驚。“陽光刺眼得很,那個銀亮的碎片在樹縫里閃著光。”這閃亮的物件,是1944年墜毀的二戰時期美軍援華B-24轟炸機殘骸。80年前,10名美國青年駕機沖向長空后失聯;50多年后,兩位中國農民的意外發現,讓這段沉睡的跨國情誼重見天日。

    發現

    2025年8月14日,伴著雨后清新的空氣,蔣軍那一口濃重的桂柳話,把記者帶回了29年前的那個早晨。

    1996年10月2日,晨光順著貓兒山的鐵杉枝葉灑落。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楊雀村的蔣軍、潘奇斌相約進山采藥。兩人走了大半天,卻只尋得一些普通草藥。他們決定往黑沖峰試試,聽老輩說在那草藥多。

    兩人在山里轉了許久竟迷了路。他們尋到一棵較高的古樹,攀至樹頂瞭望。接近崖頂,樹木稀疏,恰逢夕陽斜照,一抹金屬光澤突然刺入眼簾:不遠處的樹杈上,竟卡著個閃光的物件。

    1944年在貓兒山墜毀的二戰時期美軍援華B-24轟炸機殘骸。受訪者供圖

    往亮光處的路異常難走,坡上全是腐葉,“腳不能踩錯一步,不然肯定遭殃!只能抱著樹干一步一挪。”蔣軍回憶至此很是激動。近1小時后,他們終于到達亮光處:螺旋槳斜插石縫、機關槍槍管半埋土里,旁邊還有生銹彈殼……

    “是飛機!”蔣軍扯著潘奇斌的胳膊,聲音發顫。他們想起小時候聽老人說抗戰時天上常有飛機打仗,猜測這可能是那時墜落的。兩人沒敢多待,做了記號后便摸黑下山。

    次日一早,兩人向縣里匯報,縣領導隨即決定組織人員上山查看。10月16日,原興安縣博物館副館長岳啟海在蔣軍、潘奇斌的帶領下,前往“仙愁崖”墜機殘骸現場。

    二戰時期美軍援華B-24轟炸機殘骸挖掘現場。(受訪者供圖)

    求證

    2025年8月16日清晨,山中霧氣還未完全散盡,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年的細節,記者循著約定的時間在貓兒山山腳下見到了岳啟海。

    “走,帶你鉆一段當年我們進山的路,比景區棧道有意思。”沒有多余的寒暄,岳啟海已轉身邁向山林里。記者跟在后面,只見他在林間靈活穿梭,時而側身避開橫生的樹干,時而跨步越過倒地的枯木,步伐又快又穩。

    原興安博物館副館長岳啟海帶記者前往當年美軍失事飛機墜機點附近。 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舒文藝 攝

    “當年光是攀到崖頂就用了近4個小時,不少懸崖處稍不留神便會滑落。”穿梭了一段山林,岳啟海帶著記者走到距離墜機點較近的一處懸崖,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他仍心有余悸。

    “我第一眼就看到一塊帶英文字母的碎片,當時心跳突然加速——這很可能不是本土機型。”岳啟海回憶,因時間倉促、環境危險,他匆匆撿了幾塊樣本就回到桂林市區,請市里相關部門協助鑒定。

    最初,飛機身份引發諸多猜測,有人認為是中國軍隊運輸機,也有人猜測是日軍戰機。直至第二次進山取樣,專家在發動機銘牌上發現二戰美軍戰機專屬的“Allison”標識,清理變形金屬牌后又見“40783”等字符及模糊人名,桂林市文物局老專家據此推測其可能為飛虎隊飛機。

    “專家鑒定這是二戰美軍飛機時,我后背一下就熱了。”岳啟海仍記得當時的激動,“懸崖上的殘骸終于要開口講述歷史了。”

    8月16日,原興安博物館副館長岳啟海為記者指出二戰美軍飛機墜機處。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舒文藝 攝

    1997年1月13日,美國國防部官員抵桂核實:1944年8月31日,10名平均年齡不足23歲的美軍士兵,駕駛40783號B-24從柳州機場起飛轟炸臺灣基隆日軍軍艦,成功炸毀3艘運輸艦。返航時因柳州機場遭轟炸改降桂林秧塘機場,近千公里航程中燃油耗盡,戰機在貓兒山上空墜毀,這些為中國抗戰犧牲的年輕人,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這片山林。

    坐落在興安貓兒山上的二戰美軍飛機失事人員記事碑。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舒文藝 攝

    這一消息,吸引了大批美國記者來到貓兒山。隆冬的桂北,山風刺骨,山路碎石與凍融泥漿混雜,極易打滑。來自美國的女記者何宗安在進山途中不慎掉進深不見底的山溝。潘奇斌與武警戰士即刻拽繩下滑救援。何宗安被救后哭著說:“當年美國飛行員救你們,現在你們又救我。”

    此事受到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關注。同年3月19日,克林頓給潘奇斌寫了親筆感謝信。信中對潘奇斌的行為表達了誠摯感謝,稱其救援行動深深打動了每一位美國人。

    中美聯合調查組當年在貓兒山搜尋出的B-24轟炸機殘骸、銹蝕機槍與儀表盤等文物,如今靜靜地陳列在靈渠博物院展柜中。它們見證了80年前美國青年為中國抗戰的流血犧牲,也見證了28年前中國百姓為美國記者的拼死救援。

    中美兩國人民之間跨越時空的情誼,一直在延續。

    1944年在貓兒山墜毀的二戰時期美軍援華B-24轟炸機殘骸,現存于靈渠博物院。 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舒文藝 攝

    記者采訪當年發現二戰美軍飛機失事殘骸的發現人蔣軍。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舒文藝 攝

    延續

    2025年8月13日,烈日當空,記者來到了桂林另一處承載著飛虎隊印記的地方——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講解員蒙燕講述了一架飛虎隊C-47運輸機跨越太平洋飛抵桂林的故事。

    80多年前,中美開辟“駝峰航線”,這條飛越高原的空中補給線,是二戰最艱險的運輸線之一,為抗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2016年11月19日,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將一架曾參與“駝峰航線”的C-47運輸機,捐贈給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永久陳列。這架墨綠色機身上噴有“Buzz Buggy”和“兔八哥”圖案的飛機,當年由5名平均年齡71.8歲的機組人員駕駛,從澳大利亞出發,重飛堪稱“死亡航線”的駝峰航線,歷時3個多月跋涉1.1萬多公里、飛越6國抵達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飛機從機場運往遺址公園的過程,也十分具有挑戰性,堪稱“移動攻堅”。“機身龐大,得先拆機翼才過得了馬路;又因超高,只能挖深路面才能安全抵達。”講解員蒙燕說。

    2016年11月19日,一架曾參與駝峰航線運輸的飛虎隊C-47運輸機,在重飛該航線后抵達桂林,由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捐贈給遺址公園永久陳列。 興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舒文藝 攝

    這場跨越太平洋的萬里遷徙,不僅是航空奇跡,更是兩國人民跨越時空的友誼。同樣見證友誼的,還有1945年烽火中的溫情。蒙燕又給記者講了一個“小飛虎”的故事:美國飛虎隊隊員趙福登當年收養了當地8歲孤兒陳代本。“隊員們教他英文,漸視他為‘小飛虎’。”蒙燕眼中滿是溫情,“這不僅是收養,更是抗戰時中美民間友誼的生動縮影。”

    如今,這段中美情誼依舊在兩國人民心中傳承。記者在貓兒山“美軍飛機失事紀念碑”采訪時,遇到了帶13歲兒子來此的游客徐凱。他感慨道:“看著滿山的樹,才明白什么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帶孩子來是想讓他銘記,和平是這些陌生人用命換來的。”

    和平并非偶然,它是一代又一代人對“并肩”的銘記、對“情誼”的堅守。這種情誼,如同貓兒山上的參天大樹一樣,根深葉茂,生生不息。

    作者:

    編輯:梁正城

    記者:鄭柳芩 蘇時榕

    評論

    文明上網 理性發言

    登錄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加載中...

    請先登錄

    取消
    確定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wwwxxx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 综合 国产 欧洲 丝袜| www.亚洲色图|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熟妇av一区|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