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西部腹地,一條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運輸“新干線”—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加速延伸拓能,破解中國西部地區交通運輸不便的歷史難題,帶動西部地區由“開放末梢”走向“開放前沿”。依賴于新通道的建設崛起,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榴蓮、大米、山竹、椰子、凍蝦等擺上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而產自重慶、廣西、四川、貴州等地的汽車、電池、輪胎等工業消費品和中間品也得以打通出海新路徑。
自2017年首列渝桂新海鐵聯運班列試運行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現了由書面倡議到落地施工,由局部試點到廣泛鋪開的轉變,見證著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窗口“越開越大”的發展歷程。截至2025年6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貨物運輸品類已增加到1291種,輻射我國18省74市160個站點,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71個港口。
小港變大港,山城成樞紐
西部交通物流設施換新顏
北部灣港,巨輪穿梭如織,萬噸級泊位裝卸繁忙。向北眺望,一條世界級運河初見雛形……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能級正在不斷提升。防城港30萬噸級航道工程即將開工,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欽州30萬噸級油碼頭等一批港航設施項目建成投產,高載量的遠洋船舶將便利進出北部灣港。截至2024年底,北部灣港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119個,集裝箱航線80余條,綜合吞吐能力超過3.6億噸。2024年,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達901.5萬標箱,同比增長12.4%,連續八年增幅保持兩位數增長,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雙雙位居全國沿海港口前10位。
欽州港碼頭。
一河貫通,八桂向海。連接西江和北部灣港的平陸運河已開工建設3年,即將實現江海聯運的歷史性突破。2026年建成通航后,西南地區貨物由此出海,較廣州港縮短內河航程560公里以上,每年帶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節約運輸費用52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隨著渝懷鐵路增建二線、貴陽至南寧高鐵等一批干線鐵路建成投運,隆昌至敘永鐵路擴能改造、黃桶至百色鐵路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劃的東、中、西三條主通道的布局正在加快實現。
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重慶果園港通過智能化作業、多式聯運體系升級,西部陸海新通道核心樞紐地位日益凸顯。果園港已建成18個5000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達到3150萬噸,并擁有14條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200萬標箱。多式多向的運輸方式,在果園港實現“自由組合”。
貴州貴陽、湖南懷化等國際陸港成為西部地區串聯全球“新站點”,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然成為中國西部腹地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
彎路改直線,多單變一單
物流運輸體系全面重構
一趟趟滿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馳騁不息,貨物高效流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澎湃活力躍然眼前。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運輸方式,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開行量從2017年的178列,增長到2024年的10000列,增長了55倍,班列運行線路從最初的1條發展到圖定線路22條,并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隨著海鐵聯運實現物理空間、數據信息的一體化運營,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順利打通,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至東南亞國家,通關手續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以成都工廠經北部灣港海鐵聯運出口至新加坡為例,在時間上,貨物經北部灣港鐵海聯運最短耗時僅需9天,平均耗時15天,相比傳統江海聯運耗時縮短一周以上。在成本上,現行優惠的全程海鐵聯運“一口價”比分段運輸綜合收費降幅約28%,相比經過上海港、廣州南沙港全程鐵海聯運費用平均便宜2100元/標箱和500元/標箱。
鐵海聯運班列。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是活力奔涌的物流大通道,更是一條資源要素高效整合的產業布局新走廊。以汽車產業為例,重慶賽力斯汽車零部件通過通道出口印度尼西亞的物流周期,從30天縮短至18天,物流成本下降50%。與此同時,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出口優勢,近年來上汽通用五菱不僅實現整車出口提速,還將柳州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成套散件出口至公司在印尼、越南等國家設置的海外工廠進行組裝和銷售,形成“柳州研發—東盟制造”的全球產業鏈布局。
從路相通到心相連
命運共同體建設實現新突破
位于南寧的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通過國別主題館形式展現了各國風貌,新加坡肉骨茶、越南咖啡、印度尼西亞巧克力等特色商品琳瑯滿目,多元文化在此和諧交融。西部陸海新通道搭建起中國—東盟客流聯通、客商交流的重要橋梁,為跨國間人文交流打開新窗口。
隨著通道站點覆蓋范圍的輻射擴張,其功能屬性也從單一的貨物運輸向國際產業合作、跨國人文交流等更廣闊的維度延伸。亞洲的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非洲的埃及、南非,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新通道“朋友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在一次次“雙向奔赴”中傳播至世界各地。
近些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改變著中國與東盟間物流運輸習慣,拓寬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商品市場,使得多邊經貿關系更為緊密。各國間構建安全、穩定、互聯的跨境供應鏈需求不斷上升,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升級、中越跨境標準軌對接項目取得突破,促進了中老泰鐵路網延伸及“中國—東盟—海合會”倡議的誕生。
借助通道對貿易投資的牽引功能,中資企業海外投資也促進了當地勞動力就業與各國青年朋友的交流交往。重慶長安汽車泰國羅勇生產基地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000個,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就業2.7萬人。同時,長安汽車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作設立新能源汽車獎學金,通過產學研合作為泰國本土培育汽車技術人才。伴隨中國工廠的用工需求日漸增長,會中文的年輕人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截至2024年,越南開設中文課程的大學已經增加到62所,全越南各類中文專業在校學生超過5萬人。中國制造、中國文化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傳播至全球各個角落。
平陸運河施工現場。
展望未來,西部陸海新通道三條主通道即將全面建成,平陸運河、渝穗圖定班列、中老泰跨境鐵路等西部陸海新通道延伸工程穩步推進,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不斷改變通道運營模式,西部陸海新通道將朝著更開放、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的目標邁進。中國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搭建中國西部與“一帶一路”的聯通之橋,讓更多國家攜手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