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shí)間:6月14日至9月15日
展覽地點(diǎn):欽州市博物館
(劉永福紀(jì)念館二樓展廳)
年度精品專題展覽來了!欽州市博物館主辦的“陶韻萬象·窯生千彩——?dú)J州市博物館館藏精品坭興陶展”將于2025年6月14日起在劉永福紀(jì)念館二樓展廳對(duì)公眾開放。
此次展覽將展出欽州市博物館館藏坭興陶精品及相關(guān)文物展品77件(套),分泥與火交融、人與陶對(duì)話、形與色兼美三個(gè)單元展示坭興陶的概貌,追溯坭興陶發(fā)展的源流,既能了解坭興陶技藝嬗變演進(jìn)的歷程,又可以直觀感受坭興陶藝術(shù)結(jié)晶的魅力。
壹
原始陶片
原始陶片,1978年欽州欽南區(qū)那麗鎮(zhèn)獨(dú)料新石器時(shí)代遺址考古出土的陶片,證實(shí)欽州遠(yuǎn)古先民在4000多年前已掌握制陶工藝。
貳
隋提梁陶壺
隋提梁陶壺,通高21厘米,底徑厘米。灰白胎,壺身略呈球形,平底,底部脫落,燒成火候低,頂部一提梁,一側(cè)兩個(gè)小孔,另一側(cè)一個(gè)大孔,大孔內(nèi)五個(gè)小孔。1977年久隆古墓考古出土。
叁
清代“欽州官窯”款絞胎帽筒
清代“欽州官窯”款絞胎帽筒,高31.5厘米,底徑13厘米,絞胎,圈足,底篆印“欽州官窯”。
肆
清代白坭帽筒一對(duì)
清代白坭帽筒一對(duì),高約29厘米,底徑約11厘米,白泥胎,圈足,帽筒身鏤空兩個(gè)如意紋,底印楷書“欽州王”“如聲”。一刻竹下?lián)崆賵D,行書“獨(dú)坐幽簧一寫懷,山方生丁酉仲春作于古安天涯亭畔”。另一刻柳下讀書圖,行書“柳陰消夏一卷書,丁酉仲春于古安天涯亭”。
伍
竹紋“黎家造”雙耳尊
竹紋“黎家造”雙耳尊,高37.5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11.4厘米,泥紅胎,直口,斜肩,束腹,突腓,圈足,凹底。尊身兩側(cè)飾獸耳,刻竹紋,行書“辛未冬日,因公行抵欽垣,見六橋主人所制坭器古”
陸
鏤空窯變梅枝雙耳尊
鏤空窯變梅枝雙耳尊,高43.9厘米,口徑9.9厘米,底徑12.6厘米。泥紅胎,直口,折肩,尊身中部4棱開窗,束腹突腓,凹底。口沿下堆塑樹枝雙耳,耳旁刻梅花紋,肩部刻楷書“壬午年春作”,4開窗分別為透雕祥云人物、葡萄、云龍吐珠、葡萄紋,底部刻英文“PK”。
柒
“石生”銘文款長頸瓶
“石生”銘文款長頸瓶,高18.9厘米,口徑4厘米,底徑7.6厘米。泥紅胎,微撇口,長頸,鼓腹,圈足,凹底。瓶身刻蜻蜓菊花圖,字行書“摹白易山人,筆法石生氏寫”,篆印“石”,字畫填白泥。
捌
絞胎螭龍紋冬瓜瓶
絞胎螭龍紋冬瓜瓶,高43,口徑7.5,底徑14.5。絞胎,斂口,冬瓜狀。
玖
高士松紋圖瓶
高士松紋圖瓶,高31厘米,口徑10.9厘米,底徑10.8厘米。窯變,撇口,束頸,折肩,束腹。瓶身刻高士松紋圖,字行書“甲戌年天貺節(jié)于古安州作”,字畫填白泥。
底印楷書“欽州王”“益興”。
拾
清代梅樁耳瓶一對(duì)
清代梅樁耳瓶一對(duì),泥紅胎,短頸,溜肩,束腹,平底。兩肩梅樁耳,瓶身刻人物圖。瓶身均字行書“時(shí)辛丑季冬月于古安,雲(yún)榮涂作”。
拾壹
民國福鹿壽紋白泥瓶
民國福鹿壽紋白泥瓶,高32.7厘米,口徑12.7厘米,底徑13.6厘米。白泥胎,撇口,束頸,折肩,折腓,淺圈足,平底。底部兩處磕碰,一處裂痕,折腓處有裂痕。瓶身刻福鹿壽圖,字隸書“瓶蘤落硯香歸墨”,行書“民國廿六年春日作于古安州以為劍魂仁兄惠存,弟馬健民敬贈(zèng)”。
拾貳
清代白坭尊
清代白坭尊,高40.5厘米,口徑15.3厘米,底徑14.6厘米。白泥胎,撇口,長束頸,四棱鼓腹,束腓,淺圈足,平底。瓶身刻隸書“花好月圓人壽”行書“時(shí)辛亥仲夏月上浣日于欽江官舍制”,刻花鳥紋、瓦當(dāng),字畫填紅泥。
底印篆書“欽州官窯”。
拾叁
民國“黎家造”款牡丹圖瓶
民國“黎家造”款牡丹圖瓶,高38厘米,口徑9.3厘米,底徑13.3厘米,泥紅胎,短頸,溜肩,束腓,凹底。瓶身刻牡丹圖,字行書“壬子冬月作于古安”。
底印隸書“欽城黎家造”。
坭興陶,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在新時(shí)代的藝術(shù)殿堂中煥發(fā)出新的光彩,每一件坭興陶器,都是藝術(shù)和智慧的結(jié)晶。歡迎您前來欽州市博物館(劉永福紀(jì)念館),欣賞我們館藏精品坭興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