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skgke"></fieldset>
  • <ul id="skgke"></ul>
  • <ul id="skgke"></ul>
  • 加入收藏夾 設置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社會
    特別報道 I 勝利紀念日,聆聽抗戰英雄故事和心聲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2025-09-03 11:20:00
    評論

    ■ 105歲抗戰老兵趙茂林——

    跟著中國共產黨打贏了這場戰爭

    8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廣西醫科大學宿舍區趙茂林家中拜訪。只見這位105歲的老兵端坐于電視熒屏前,正凝神看一部抗戰劇。

    看到記者來訪,趙茂林臉上的皺紋里漾開笑,眼神溫和卻有力。誰能想到,這位需人攙扶的老者,曾是扛著黃銅軍號沖鋒的戰士——走過長征,打過鬼子,還剛剛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趙茂林講述當年抗戰故事。視頻攝制:廣西云-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凌鵬

    回憶14歲參軍,趙茂林聲音洪亮了幾分:“1934年在四川老家,聽說紅軍招兵,我立馬報名。”他抬手比到腰邊,“那時個頭還沒步槍高!”后來,趙茂林在抗日游擊戰中成長為優秀司號手。

    “領導指令一到,號聲必須立刻響!”他坐直身子,右手做握號狀,指節繃得發緊,“沖鋒號和撤退號調子像,鬼子摸不著頭腦,但戰士懂,號聲還能振奮軍心。我們打游擊靈活,號聲響起,我們進攻快,撤退也快,敵人拿我們沒辦法!”話語間滿是驕傲。

    抗戰時,趙茂林隨部隊轉戰南北。日子是苦的,但他更念著老百姓的好。“那時補給全靠老百姓支持。”他坦言,部隊遇圍攻時,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戰斗才能突圍,“支撐我的,是打勝仗的信念。”

    提及1945年8月15日,趙茂林記得很清楚,話剛起就露笑意,說著說著忍不住“哈哈哈”地笑出聲:“領導從收音機知道日軍投降,當眾宣布后,部隊全沸騰了,戰友們歡呼著,有的還拍著肩哭,太高興了……”

    退伍后,趙茂林任廣西醫學院黨委組織部部長兼人事處處長,做事始終帶著軍人的嚴謹。離休后,他也去部隊、學校給年輕人講戰斗故事。

    如今,高齡的他已難赴一線宣講,心聲卻清晰堅定:“我活了100多歲,最驕傲的就是跟著中國共產黨打贏了這場戰爭!”他頓了頓,語氣深沉而懇切,“希望年輕人一定記住,和平來之不易,得把偉大抗戰精神傳承下去,讓咱們的國家永遠硬氣!”

    電視熒屏里,抗戰劇的沖鋒號再次響起,他微偏頭,嘴角上揚——仿佛又變回戰壕邊的少年,迎著槍林彈雨,吹響那支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沖鋒號。

    采訪結束時,趙茂林鄭重敬了軍禮。

    ■ 100歲抗戰老兵孫洪秀——

    我們當兵就不怕打仗


    孫洪秀聲情并茂地講述抗戰故事。視頻攝制:廣西云-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凌鵬

    “您怕打仗嗎?”

    孫洪秀腰板忽然挺直,聲音斬釘截鐵:“不怕,我們當兵的不怕打仗!”盡管年齡已100歲,但未曾磨去他的錚錚鐵骨。

    他出生于1925年,家鄉在江蘇淮安,1943年參加新四軍,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孫洪秀留在廣西百色工作生活。

    孫洪秀在新四軍擔任偵察兵。他回憶起一次驚險的情報傳遞經歷。當時,他扮作“伙計”,假裝啞巴牽著毛驢,戰友則扮演“掌柜”,負責與敵周旋。兩人趕著馱運鹽巴的毛驢,一路向敵占區行進。

    剛到城門,荷槍實彈的日軍上來盤問,孫洪秀手心滿是汗,生怕藏在鹽袋夾層的情報被搜出,一旦暴露,不僅兩人有危險,部隊作戰計劃也會受影響。好在兩人常以送鹽為名往返,哨兵眼熟,他們沉著應對,最終安全通過盤查,及時送達了情報。

    “還記得1945年的8月15日嗎?”

    “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傳來,大家非常高興。但來不及慶祝和戰斗休整,部隊就接到緊急命令,連夜開赴東北長春,去接受日軍投降。”

    到了長春,據點的日軍拒不向我們繳械,認為新四軍和八路軍不是中國正規軍,態度極其頑固。“當時團長下令:不投降,就打!一時間,手榴彈像暴雨一樣砸過去。”孫洪秀回憶,“日軍隨后緊急搖著白旗,愿意投降繳械,真是解氣!”

    采訪臨近尾聲,孫洪秀向大家致以軍禮。

    今年“七一”,孫洪秀在武警廣西總隊百色支隊營區,與官兵們共同度過了自己的100歲生日。這位精神矍鑠的老兵,至今仍堅持每天收看新聞,關心國家發展與國際局勢,多年來不辭辛勞深入軍營、學校,為年輕一代講述抗戰故事,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當問及有何愿望或期盼時,孫洪秀緩緩豎起3根手指,語氣堅定而清晰:“我想爭取活到111歲。”他微微向前傾身,眼中閃爍著希冀的光芒,“我要替犧牲的戰友們,多看幾眼如今強大的中國和現代化的軍事裝備。等到那一天,我要告訴他們——你們的犧牲,值得了。”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是每個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日子!”孫洪秀感慨萬千,“如今,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安居樂業,現在的生活比之前任何時候都幸福。我們要團結一心,勿忘歷史,共同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 99歲抗戰老兵楊蓮——

    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了

    視頻拍攝: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何明華 剪輯:廣西云-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凌鵬

    “我是1944年10月參加革命,那時我18歲……”8月27日,北海市一間普通民居內,99歲的抗戰老兵楊蓮坐在輪椅上,緩緩講述那段鐫刻在記憶深處的烽火歲月。

    客廳的墻面上,“光榮之家”紅色牌匾熠熠生輝;泛黃的革命烈士證書(系其兄楊石清)、戎裝老照片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往昔崢嶸。

    1926年6月,楊蓮出生于廣東省遂溪縣界炮鎮上龍村一個窮苦農民家庭。5歲時,父親因積勞成疾、無錢醫治而遺憾離世,母親帶著年幼的三兄妹舉步維艱。由于家貧,哥哥楊石清十來歲就外出打工,在革命思想的感召下,毅然投身革命事業。

    “18歲那年,在哥哥的影響下,我參加了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成為前線衛生員。”楊蓮回憶,當時只想我們貧困人民不受壓迫,能過上好日子。

    99歲抗戰老兵楊蓮。

    革命之路從非坦途,1945年農歷二月二十二,哥哥楊石清在抗戰中不幸被日偽軍抓捕,面對敵人的殘酷折磨,始終堅貞不屈,最終被活埋致死,年僅23歲。采訪中,提及這段往事,楊蓮不禁老淚縱橫,聲音哽咽。

    “革命,就是要有流血犧牲,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哥哥的犧牲,讓楊蓮更加堅定了抗擊日寇的決心。

    作為戰地衛生員,楊蓮親歷無數次大小戰役,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全力搶救傷員。“每次戰斗都打得激烈,身邊的伙伴接連中彈倒地。奔跑在戰場上,子彈‘嗖、嗖、嗖’地從耳邊擦過,生死就在一瞬間。但為了挽救戰友的生命,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當時急于搶救傷員,在戰地上跑得太猛摔斷了右手,現在手腕舊傷還時常疼。”楊蓮伸出手臂說道,殘酷的戰爭讓她耳膜受損、腿腳落下殘疾,解放后被定為三等甲級殘疾軍人。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得知抗戰勝利的消息后,我們都高興得說不出話,戰士們又唱又跳!”回憶起80年前抗戰勝利的時刻,老人眼中重新閃耀光芒,“許多戰友和群眾犧牲在抗戰中,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了!”

    在長期對敵斗爭中,楊蓮經受住了考驗,1947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硝煙散盡后,她始終堅守初心,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還經常受邀到機關、企業、學校,用親身經歷開展紅色教育。“我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黨員,有責任和義務把那段革命歷史告訴年輕人,讓他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

    “我們的前輩為了革命,流血犧牲換來幸福生活,后人不能忘記,要接續奮斗!”楊蓮拿起筆,一筆一畫寫下寄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國恥,奮發圖強。”

    ■ 98歲抗戰老兵李學孟——

    為了后代能過上好日子


    抗戰老兵李學孟向記者講述當年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視頻攝制: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伍永志

    8月25日,在來賓市興賓區鴻華小區,98歲的抗戰老兵李學孟用布滿皺紋的雙手,接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時,身軀突然挺得筆直,緩緩抬起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個瞬間,仿佛將時光拽回1945年那個硝煙彌漫的夏夜——18歲的農家少年,在參軍首日就經受戰火淬煉,用一場勝仗,鑄就了屬于自己的鐵血軍魂。

    1927年,李學孟出生在山西晉城。他曾目睹日軍的暴行,“我們村有100多戶人家,日本鬼子來掃蕩時,鄉親們都躲進山里,他們就放火燒房子,燒了好多房子。”老人回憶時,語氣里帶著隱痛,“看著家園被毀,村里第一批36個、第二批18個年輕人,毅然參了軍。”

    1945年7月,18歲的李學孟加入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炮兵連。“我是當天下午4時多補充到部隊,當晚就和日本鬼子打了仗。”李學孟記得清楚,戰斗打響后,連隊的一名副班長擔心他們一幫新兵怯場,就挖了一個戰壕讓大家隱蔽。

    “炮彈在頭頂呼嘯而過,炸起的泥土落滿全身。”李學孟描述戰場情景時,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班長、副班長拍著我后背問‘怕不’,我梗著脖子說‘不怕’,其實心里直打鼓。”說到這里,老人爽朗地笑了起來,毫不掩飾當年作為“新兵蛋子”的緊張。

    天際泛白時,反攻的號角響起。這些初上戰場的新兵們,奮勇出擊。“我們勝利了!”老人眼中閃爍著光芒,“第一次打仗就打了勝仗,還繳獲了敵人的各種武器,新兵的膽量就是這么練出來的!”

    這場持續到凌晨5時的戰斗,讓年輕的李學孟完成了從農家少年到革命軍人的蛻變。此后,他又參加了多場戰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當勝利的消息傳來,中國舉國歡慶。

    “那天,部隊召開軍人大會,戰友們扭著秧歌,高唱《大刀進行曲》,大家把這首歌唱得震天響!”李學孟對記者說起這個場景時依舊激動,忍不住再次高歌,聲音洪亮如昔。

    新中國成立后,李學孟在云南多個駐地部隊工作。1966年轉業到廣西,1983年12月離職休養。

    目前,這位抗戰老兵把珍貴的軍功章傳給了孫輩。“這是比家產更金貴的傳家寶!”他說。

    當女兒告訴他,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時,李學孟眼中含著淚,語音微顫卻字字清晰:“當年打鬼子,就是為了我們后代能過上好日子。現在看到國家富強,我打心眼里高興!”

    98歲抗戰老兵李學孟佩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敬了一個標準軍禮。

    ■ 98歲抗戰老兵陳福——

    銘記歷史,繼往開來


    視頻拍攝: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江宏坤 剪輯:廣西云-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凌鵬

    8月25日,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在柳州市靜蘭路附近一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地板上投下斑駁光影。

    光影中,一位老兵的舊軍裝上,9枚勛章熠熠生輝。他手持四角拐杖緩緩走向記者,伸出右手表示歡迎。

    老兵年紀大了,但軍禮永不忘。

    老兵叫陳福,1927年1月出生,今年98歲,參加過抗日戰爭,剛剛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紀念章戴在胸前,老人無比自豪。

    1943年,16歲的廣東化州少年陳福,瞞著家人找到途經他們村子的抗日部隊,要求殺日寇、保鄉親。

    陳福記得,第一次參加戰斗是在一個叫“白高廣”的地方。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部隊傷亡不小。殘酷的戰斗沒有嚇倒年輕的陳福,而是讓他更為堅韌,殺敵報國的意愿更為強烈。

    持續的戰斗,負傷不可避免。

    “有一次戰斗,炮彈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爆炸。”陳福立即臥倒,僥幸逃過一劫。但當時腦子里被炮彈震得像有無數只蜜蜂在飛,后來右耳就失聰了。

    至今,陳福的左眼、左肋等地方,仍留有激烈戰斗導致的傷痕。

    “還未成年就打仗,害怕嗎?”記者問。

    “不怕,心里有股勁!”陳福說,侵略者燒殺搶掠,人人痛恨。

    抗日戰爭勝利后,陳福參加了解放戰爭。1966年,他到廣西露塘農場(現柳州監獄)工作,1987年離休。

    “我時常聽到陳爺爺的故事,每聽一次就紅一遍眼眶。”柳州監獄警察李玉婷說。在看望陳福時,李玉婷說起她遞交入黨申請書一事。老人當即回應:“入黨好,一定要入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退休后,陳福常教導后輩,“我們這輩人老了,你們是初升的太陽,以后靠你們了,要永遠跟黨走。”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想請您給后輩寫幾句話。”采訪結束之際,記者提出請求。

    “銘記歷史,繼往開來。”陳福在白紙上寫下8個字。

    報紙版面。

    作者:

    編輯:梁正城

    記者:

    評論

    文明上網 理性發言

    登錄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加載中...

    請先登錄

    取消
    確定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